福建惠安:一批土壤改良碳汇交易项目集中签约

新华社2024-12-10

新华社客户端福州12月9日电(李昊)“土壤改良碳汇项目为土地增加了一个输送营养的‘新管道’,为农业碳汇开辟了一个新途径。不仅提升了公众对于农业作为绿色产业的认知,也为今后的土壤改良工作增添了新活力。”12月9日,在福建省惠安县举行的“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区土壤改良碳汇交易签约仪式”上,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说。当日,一批土壤改良碳汇交易项目集中签约。

土壤作为地球的“皮肤”,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巨大的碳库。土壤碳汇,即在土壤中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国土壤碳储量在全球占比达6.73%,研究和保护土壤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

惠安县委副书记陈剑锋在活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惠安县深入挖掘农业碳汇项目,凭借牡蛎产业优势(牡蛎产量占全县海水养殖产量90%以上),探索出“牡蛎养殖—废壳利用—土壤改良—碳汇交易”的新模式。引进了在牡蛎壳收集、处理、生物改良剂研发、制造、应用和销售等方面形成了专业化产业链的泉州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利用牡蛎壳废弃物研发生产农业土壤调理剂,用于改善土壤酸性、降污固碳。

位于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酸化土壤施用玛塔土壤调理剂固碳减排示范项目”(活动主办方供图)

今年5月,“酸化土壤施用玛塔土壤调理剂固碳减排示范项目”在惠安县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区落地。项目由泉州市新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泉州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实施,面积1812.64亩。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核算,本项目在实施种植的一个生长周期内,实现碳减排量达5643吨,通过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交易,将开辟新的增收途径。

签约仪式现场(活动主办方供图)

“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区土壤改良碳汇交易签约仪式”上,泉州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南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富邦食品有限公司签署碳汇交易合同,厦门产权交易中心为三方授牌。一批土壤改良推广项目、土壤改良产学研合作项目也集中签约。

活动中,福建省碳中和学会、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有关专家分别发布《牡蛎壳土壤改良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T/MTZH002-2024)》《酸化土壤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固碳减排项目方法学》,为酸化土壤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产生的碳汇效益提供了可核算的依据。

当日,与会专家走访了惠安县走马埭现代农业展示中心,深入了解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区土壤改良碳汇项目建设情况。泉州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明介绍,公司正逐步建立“资本+科技+农户”的牡蛎养殖新模式,与上下游环节形成高产量、高确定性、高附加值的产业联动,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同时,以实践中建立的标准化流程,争取形成规模化、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为下一阶段扩张奠定基础。

本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指导,福建省农科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泉州市农业农村局、惠安县人民政府主办。

重阳敬老·金融护航

金秋送爽,岁岁重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提升老年群体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能

“京旗”为什么这么红——国家管网集团北京

“京旗红”党建品牌的诞生,源于国家管网“红色能源动脉”党建品牌的战略擘画,根植于北京

福建南平:科技引领“五个一”产业,绘就“

福建南平拥有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如何将这份宝贵的生态资本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价值,

福建南平:“好山好水好文化”加速走向世界

福建南平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新时代山区深化改革的先锋,在对外贸易、文化交流、

福建南平: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谱写发展

山海同心,协作前行。自福州市与南平市开展对口协作以来,双方聚焦各自优势与对方需求,协

福建南平:数字化赋能“大武夷文化旅游圈”

福建省南平市生态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武夷山早已成为世界知名旅游胜地。近年来